目前分類:雅石賞析 (2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現代雕塑家.亨利摩爾曾說:「就我而言.一件作品須有它自身的活力.這裏說的並非是生命.或者運動之類等的有形動作.如舞蹈.跳躍等表現.而是一種它自身傳逓出強大的生命活力。如此就不需與「美」來作連結了。而表現「美」與「力」是不同的.前者為愉悅感官.而後者乃傳達一種生命之意義.並進而激發對生活付出更多的努力。」


景石為黒彩陶石.其輪廓以簡單的幾何圖形呈現.而往右之向性.暗示了時間的流程.石雖未動.然而觀者心理卻循其方向律動.且感受到氣的流動.同時不加思索的捕捉到力感。而石表上方一點黃色旋渦向外擴張.如生物循序發展成熟後之初始生命形象.或宇宙亙古運轉前之起始樣貌.描繪出太初影象。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紅色碧玉質地的戈壁石.紅中帶黒.呈現夕照村野之山景意象.而前後方直上直下的垂直崖壁讓景石更添幾分險峻神秘的氛圍.從右方山腳起往上攀爬的山徑巉巖堆纍陡峭難行.崖上柱狀結構聳出層層峙立.遠近高低間分佈錯落有致.且凹凸變化極大.表現如石林或茂林之意象.而整體石姿于人如隔絕於紅塵之外世外桃園的感受。景石肌理表現出如郭熙「早春圖」中所描繪.巉岩數曡.若疊床架屋.歩歩往上高昇之意趣.引領觀者的視線隨其進入幽壑深處。而凝視景石有種被牽引至一個時光靜止之時空中的錯覺.讓人不自禁想找一個角落.沉澱紛亂的思緒.找回那最初真實的自我。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大陸紅水河流域產出的彩陶石.石長約45公分.高深26公分.色澤以深綠的釉色為基調.搭配土黃色.色調典雅清麗。形若匍匐蹲伏探頭凝神目視前方之遠古傳說異獸.其頭部突出的大眼睛.精微生動的將形象傳神刻劃.並藴現一種蓄勢待發的能量。輪廓雖簡.但毎一線條卻似孕含豐厚的生命力般.川流不息運動著.在在向人顯示其內泉湧之生命力。而整體造形在似抽象卻又部份具象之間轉化成一種騰揚的意象.喚醒體內沈睡已久的遠古基因.重新譜繪那消失的演化記憶及歷史。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台灣西海岸產出之鐵丸龜甲石.屬臥姿人物形象石.其石膚經長年累月淘洗下已涮磨去稜角.又經多年盤養.石肌如裹上一層溫潤的包漿.呈現古樸雋永的意味.而黒色龜甲紋線環式交錯.幾條看似不經意却流暢的紋線.如戲劇般賦予了人物身著長袍之領口及因腰腿間彎曲而產生衣服皺褶的意象.而景石歪斜的失衡臥姿結合優雅彎曲的簡歛輪廓弧線.呈現一種視覺上的衝突張力。而畫面人物形姿表現出如同「李白醉酒」般的意趣.看似已不勝酒力醉臥倒地.卻仍側弓身軀撐地.奮力掙扎欲起.口中兀自嘟嚷著:「猶應醉得兩三回」。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花蓮產出之金瓜石.屬湖沼景觀.景石由右方秀巒圓弧往上躍再緩緩向左方前行至七分處徐徐下降至左方小陡坡後.繼續曲轉向前沿六分處湖沼出水口.景石左右兩端拱起的岡巒不約而同往右方起約六分處之凹入湖泊下降.而呈現左右環迥抱湖之景象。景石以極簡的輪廓線條譜繪山林寧靜之美.讓觀者在不知不覺中.隨著清雅舒逸的意韻進入清逸的國度中.映入眼簾盡是翠綠.空靈到似乎只聽到風聲,水聲.感受到大地的脈博呼吸。如此景象讓人彷彿進入無邊無際的寂靜曠野中。寧神一探大地綿延不斷底胎藏及生機的奧秘。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此石為花蓮產出之金瓜石.屬段丘景觀.以水盤輔沙展演.石為光面石.故不宜噴水.景石段面由上而下分成四層段面.而主丘落在景石後方約三七處.由頂端丘陵始各層面逐次放大放寬.而第二.三層段面之切面呈彎曲的轉折.導引觀者的視線隨其曲轉移動.讓景石更形生動.而第四段放至最大的寬廣平台坡面.將全景延伸放大至極致。景石動線由右向左.斜升至平台.沿著段面緩緩降至第四段平台.而右方斜拉至地緣的支撑力道穩定平衡前方平台內縮之崖景張力。景石呈現一種契照大自然的氣息而沁潤人心.讓山林的生氣蒸驣盈滿著似不可止.產生一股生生不息的氣象.構築出一個平和卻奪人魂魄的溫柔.讓人凝視瞬間隨即停滯定格回返原始記憶裏的美麗時空。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中國繪畫從北宋以降.大多以山水為主.千百年來經不斷的變化暨發展.屢有創新.它反映了一種屬於中國的獨特美學觀念.那即是繪畫之「道」在於「得意忘形」。如畫家所繪山水.不可受外形拘囿死板刻劃.而至氣泯意喪.神靈全失。而畫家通過山水形象隨機詮釋來表達胸中意象時.不能將山水畫的太像.易成了印刷之翻版.又不能過份的抽象難解.失了畫家本意.故常在「似與不似之間」來求得表現。此石為瑞芳產出之石英質臘石.石色青黒.按戰國鄒洐之隂陽五行說應屬冬盡春初之季節.屬雙峰景觀.山型輪廓動綫的流動拹調和暢.似音樂悠揚低吟.而雙峰間一小湖泊隱沒其間.澗流竟似終日不歇.轉瞬錯位般感受陣陣涼風夾帶絲絲水絮迎面襲來。而靜觀此景頗有樹色隨山回.河聲入海遙的感受。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中國第一位禪宗人物畫家為五代時期的貫休.其善繪羅漢人物.而羅漢乃襌修的一個階段或形式.故其羅漢並非文人之戲墨.而是以圖來解禪之哲理。後繼者梁楷著名之潑墨仙人.繪一老者彷如拋下世間負重般.一腳歩入空空塵世.其大的出奇的頭顱頂部光禿禿的.臉部的眉..嘴俱被壓縮在下颚處.鬆敞的大袍.露出大肚.似意徵其度量.而誇大的頭顱彷彿宣示佛家智慧之所在。而景石似一羅漢般肅穆靜坐面壁冥思.經長期苦修其身軀似已與天地同化一體.而景石週身彷彿散發一種感染人心的寧靜力量.讓觀者在觀賞同時將心沈澱下來.讓心緒歇息.進入禪者靜穆寧謐的忘我意識裏。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此戈壁玉石呈群峰景觀.而此景一如「芥子園畫譜」所言:「山有三遠.自下而仰其巔日高遠.自前而窺其後日深遠.自近而望其遠日平遠」中屬高遠之景觀.而「高遠」乃抬頭仰視看山.觀其山勢雄奇巍峨.奇峰兀立.沒入雲霄.陡峭險峻.主峰聳峙.下瞰窮谷.副峰則跌宕起伏間虛實相生.主副峰君臣揖讓呼應合調.而山腳處土坡環抱覆沒高峰底部.讓景石穩穩定立。而此石山景意象饒富桂林山水之意趣。山水畫家向自然擷取畫稿.即為「寫生」古人則稱為「寫真」西畫忠於自然樣貌.重視覺真實.而國畫則忠於自然精神.重心靈感受.前者重「形似」.後者重「神似」於此國畫畫家所繪山水並非地理上之山水.而是畫家的「胸中邱壑」了。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產自大陸的戈壁組合.主石為一長段硅木化立石.全石圓滾飽滿.樹檊扭曲的形姿呈現微微向上旋轉躍動節奏力感.而樹身大小不一的大小櫛孔蛀洞加上暗紅色澤.讓此木化更顯沉穩老辣。左方人物身著袍服向主石鞠躬行禮.而整體畫面因鑲入拜石.彷如國畫之落款或黔印.巧妙平衡了直立而分割的畫面。而藏者籍由「米芾拜石」這人盡皆知的典故.在作品與觀者間建構微妙的知覺呼應往返關係。而賞「心」的空間乃經由凝視.進而產生互動並重新建構一種「嚮往」。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9) 人氣()






產自宜蘭的鐵釘石.坊間正逐漸消失.鐵釘石為外覆褐色鐵礦內為沈積岩之結核石.屬土中石.此人物景石.頭戴氈帽.帽沿低掩.身軀豐實.衣紋緊湊.右肩及右足正跨歩向前.長袍因肩部及腰部的運力扭動.讓全身充滿流線的旋轉韻律.而下擺衣折如堆浪波濤.整體形姿類似吳道子人像表現的有機體力感.或言發自人物體內外推的氣。而景石因氈帽.及快速前行的形姿.予人雨中行的神秘聯想。耳際彷彿響起兒時誦讀的詩句     寒雨連江亱入吳....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印尼紅碧玉.屬景觀類環山抱湖景石.以韓國橢圓水盤輔白沙佈演.山形由右向左方蜒綿緩升至頂端.主峰落在三七處.屬黃金比例之山形.再由頂端和順往左方勾迴下降至前方出水口.山峰前右方有一土坡.左方有一凹潭.泉水從左方紅色出水口汨汨流下.此處為景石鑑賞聚焦點.遠處山巒幽逸.佐以玉色嬌紅.展演秋楓競紅之景緻。停筆不由吟起文徵明「綠隂草堂」詩擅改一字:「原樹蕭疏帶夕曛.塵蹤渺渺一溪分.幽人早晚看楓去.應負山中一段雲。」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中國戲劇源自上古之詩歌及舞蹈.當最原始的表達方式「聲音」不足時.就加入臉部表情暨肢體動作輔助。初為宗教祭祀.爭戰及英雄崇拜.可溯自堯代的「擊壤」.虞舜之「南風」.禹時期的「塗山歌」.或商朝之「巫風」.周朝之「武舞」.戰國之「九歌」.漢唐時期對舞蹈的藝術極為重視如漢代之翹袖.折腰...等舞蹈。而唐代因玄宗的雅好歌舞.設「梨園」訓練表演専才.而達到空前盛况.而著名之「霓裳羽衣舞」亦是此時期創發。而國劇之做工除手須靈巧合度.眼得圓轉自如.步要凖礭隨心.身則鬆有巧勁.此即為身段之表情。而此方彩陶石.色如古陶煥發一股醉人醇韵.且形姿一如摹臨國劇之雕塑作品.擷取最美影像瞬間凝固.而一件好的雅石.可讓我們在其線條的運動.形體的變化裏感受如音樂的美。靜止的形像讓觀者可以感覺到如音符般跳躍的節奏.由無聲的形轉化為有聲的意象。同音樂的旋律可令人感受到生動的影象。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此石為印尼巴當石.屬雙峰景.主峰聳峙右方而副峰左侍.賓主有度.色作青綠.石肌如畫家皴法著嶙峋狀.靜觀此石片刻.閤眼冥想峰上長松經風吹動.獵獵作響.輕奏自然松吟樂章.如自然主義畫家畫作般.此山自成一個完整空間.而觀者視而生情.遨遊其間.且因與山產生的距離.遠眺而神移其中.同化入大自然天地裏悠遊。一如邵雍所言:「夫所以謂觀物者.非以目觀也,非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非觀之以心而觀之以理也。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而此山如文人畫美學奧義.不斷還原.提煉,將表層剝離.還原至基本原素.只剩簡括形體.以實與靜讓觀者在意動中如身迎徐徐和風.聽幽壑松濤的自然境地中。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佛法東來.影響最著當為攜來楞伽經的南宗達摩.及宋僧為其滙聚的「燈錄」。禪宗因主張「不立文字」「不說破」的「生活襌」故朝參夕聚.長老上坐升堂.通過適當契機.來喚起襌者的般若直觀。此三點組合人物景石.藏者以之立意。主石端坐蒲團.身披印度單肩袈裟.類同二.三世紀佛像造像,胸腹飽滿表現豐盈的肉體.顯現佛家重視的氣.即謝赫所說生氣.壯氣。而肅坐兩旁景石呈恭謹狀似正向馬祖道一述道「來求如來法」道一答曰:「我這裏一物也無.求甚麼佛法?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麼!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觀此景不禁想起元末四大山水畫家中梅花道人吳鎮的「漁父詞」:「洞庭湖上晚風生.風觸湖心一葉橫。蘭棹穩,草衣輕,只釣鱸魚不釣名。殘陽浦裡漾漁船,青草湖中欲暮天。看白鳥,下平川,點破瀟湘萬里燈。」對照其「漁父圖」中遠山為屏.湖中水微漾.前景蘆荻斜偃.而一葉扁舟一釣客如隔離紅塵孓然寂寥天地間。而此方景石如上述為遠山景.山脊輪廓由起端呈圓弧拋物線軌跡向右方滑墜.至景石三分之一處坡地.一頓再徐徐向前著地。優美的輪廓線條在圓潤跃轉動勢下一氣呵就.呈現一種緩慢的抒情氣息.隨著滿目山林綠意的渲染讓觀者得以在方寸中感受山水之靈動。進而將麈世的紛擾放下.讓思緒乘一葉扁舟.悄然划行心靈湖山間。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產自台東的西瓜石.屬坐姿人物造形.其頭..身長比例合理勻稱.符合行七坐四盤三半的基凖.  正襟跌坐狀.面向前方.兩手舒展膝上.上身背部稍往前傾.全身體重落在地面的臀部及腳上。而景石人物則表現一種極富禪機的靜.「靜」必須是內蘊生命力的形像.形氣內歛.光不掩瑕.內在的靜止可感受生動的氣韻.而非死寂.呆滯.冷漠.毫無生氣的靜。景石一如坐僧.安穩泰然的氣勢.緩緩無形的讓空間動靜相融.一片和氣。同時可感受到無限的能量向外漫延.而靜謐的氛圍彷彿在週遭空氣中凝聚.讓安定的思緒及深邃的襌意在定靜中牽引觀者進入真空無華的氛圍中。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5) 人氣()





 


一段腐朽.樹心遭蝕空而樹皮肌理呈現龜裂斑剝的木頭.裹上層晶瑩亮洁的釉光.全段已然玉化.且保留未腐化前的模樣。須知若未曾經歷一億五千萬年以上的焠煉.無法練就這一身玉骨冰肌.在被掩埋後.究竟多少的機緣遇合.一路經由炭化.鈣化.矽化.而今溫潤玉成。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奧妙。玉成雙色.樹檊皮表及切面中心為黃褐色.切面外層為粉紅色.外表顯現經風吹.日曬.雨淋.歲月雕鑿所留下的印痕。兩邊切面斷層微微凸凹的痕跡.與樹檊大塊剝離的間裂產生強烈的反差.而聚焦切面.除了籍由「透」將二度空間轉化三度空間外.年輪也訴說著樹與大地不停歇的自然循環。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玄鳥在殷商時期被視為是看守太陽的神鳥.也是上帝的使者.亦是穿梭陰陽兩界的的交通工具。常被紋飾在殷商銅器上.眼喙皆大.具有溝通隂陽的靈力.是一種祭祀通靈的工具.亦為象徵部 落的一種「圖騰」。鳥圖騰的祟拜流傳於中國東方地區.如良渚文化和紅山文化遺址都發現玉噐上刻烏紋.或雕製成玉烏。「詩經」「商頌.玄鳥篇」:「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史記」「殷本記」:「殷契.母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墜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 契。」。「史記」「秦本記」:「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日女脩。女脩織.玄烏隕卵.女脩吞之. 生子大業。」上述故事如出一轍。皆神化權威.而秦之居域乃處東方.故稱已玄鳥之裔。


 此戈壁鳥形通體墨綠.頭喙爪足為白色.呈回首狀.腳身前傾.似展翅欲翔形態.神姿靈動.整體線條勾勒轉折間.產生一種蓄力爆發的氣勢.而停頓瞬間彷彿將空間凝固成永恒。


           http://tw.myblog.yahoo.com/ak-2008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新的一年新氣象

祝牛轉乾坤好運到!

 

 

 

 

謹借此印尼彩玉向格友拜年!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