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陸彩陶石一水袖


台東西瓜石一無求


大陸大化石一興來狂嘯恣舞醉


新竹沙積岩一漢宮暮色


印尼黃碧玉一初袓東來


謝赫(約為459-532)梁朝畫家.疑屬著名之謝姓家族.擅人物畫.其所撰(畫品 )將過去片斷的繪畫理論匯成立論。畫品序原文:「夫畫品者.蓋衆畫之優劣也。圖繪者.莫不明勸戒.著升沈.千載寂寥.披圖可鑑。雖畫有六法.罕能盡該.而自古及今.各善一節。六法者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唯陸探微、衛協備該之矣。然跡有拙巧,藝無古今,謹依遠近,隨其品第,裁成序引。故此所述,不廣其源,但使自出神仙,莫之聞見也。」六法基本上可解釋為一生動.二用筆.三象形.四賦彩.五位置「構圖」.六模寫「臨摹」後者都易理解.最重要又具爭 議為前者「氣韻生動 .而對於標點至始被標為「一.氣韻生動是也..骨法用筆是也.」另以錢鍾書同觀點之派.則標點為「一.氣韻,生動是也..骨法,用筆是也.」而後者應較能體現謝赫之意。論氣韻生動首先論及「氣」原字為「气」。說文:「氣.雲气也。象形。」。气即是空氣.空氣之於人是不可缺的.「莊子.齊物篇」:「大塊噫氣.其名日風」。(:大塊即指宇宙)而「左傳.昭元」記載:「天有六氣。」注文:「謂陰、陽、風、雨、晦、明也。」。「禮記.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古人對宇宙之現象懷有諸多奇想.如上言以為雲中有精靈.故極重視觀察雲氣.一如「左傳.僖公五年」就有:「公登台以望雲氣。」了。而「易經」:「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按當時說法即鬼神乃精氣聚凝而成。漢代王充在「論衡」言道:「天地.含氣之自然也。」戰國時期孟子為人傳頌之:「吾善養吾浩然之氣。」荀子:「人有氣、有生、有知亦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由此可見當時文人一如孟子言:「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重視養氣.氣度.和氣節.氣生.的觀念淵源了。再談到「韻」此字可能始於漢魏間.劉勰「文心雕龍」:「同聲相應謂之韻。」。曹植之「白鸖賦」:「聆雅琴之清韻。」葛洪「抱朴子」:「清音貴於雅韻克諧。」可見韻字與舞蹈音樂有相當的關係.而魏晉時代則多用它來陳述一些超凡的行為.例「孚風韻疏誕.少有門風。」「玠穎識通達.天韻標令。」而謝赫在畫品中評論畫家時.論及氣韻處亦不少.:論戴逵「情韻連綿.風趣巧拔。」論毛惠遠「力道韻雅.超邁絁倫。」論丁光「非不精謹.乏于生氣。」論顧愷之「神韻氣力.不逮前賢。」論陸綏「體韻遒舉.風采飄然。」論衛協「頗得壯氣.陵跨群雄。」從上述諸文中看來其生氣.壯氣.氣力.應和人之神氣及內在精神頗類似。就此氣韻生動可說乃畫人像時.如果能够表現出其豐實的肉體.並且全身充沛活潑的生命力量.(如圖)並且舉止高雅和諧富節奏般韻律.(如圖)就可稱作是氣韻生動了。比對晚其七十年的姚最在(續畫品)中論謝赫:「右(謝赫)貌寫人物,不俟對看,所須一覽,便工操筆,點刷研精,意在切似。目想毫髪,皆無遺失。麗服靚粧,(如圖)隨時變改,直眉曲髩,與世事新。別體細微,多自赫始。遂使委巷逐末,皆類效顰。至於氣韻精靈,未窮生動之致;筆路纖弱,不似壯雅之懷。然中興以後象人莫及。」由上述文中可知謝赫主張「窮理盡性」並極力表現軀體的「生氣」及蔑棄神怪精靈之氣的寫實畫家。


後歷代對六法多有精闢論述.如唐代張彥遠著「歷代名畫記」論作畫六法:「古之畫.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氣.以形似之外求其畫.此難可與俗人道也。今之畫終得形似.而氣韻不生.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矣。」文中可見其非常重視氣韻二字.另「氣韻不生」之「生」則明顯有「生動」及「不生動」之分別。而在參照張懷瓘所述之「神,「妙」「能」說又加訂為五品說:「夫失於自然而後神.夫失於神而後妙.失於妙.而後精.精之為病也.而成謹細。自然者為上品之上.神者為上品之中.妙者為上品之下.精者為中品之上.謹而細者為中品之中。」文中言道評論時須總合六法的表現.但此中仍以氣韻生動為首要.而最終則追求表現人物的肉體及人格所呈現的神韻.能與自然同美。而五代時期荆浩則撰「筆法記」六要:「一日氣.二日韻.三日思.四日景.五日筆.六日墨。」在比僅就氣韻部份討論.荊浩釋文如下:「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迹立形.備儀不俗。」「思者删撥大要.凝想形物。」荊浩的「氣」是指擷取物象的直覺美感.「思」則是畫家依其心智凝想物形。意即作者之審美意象乃是其觀察自然及生活現象.透過思想.感情.審美意識溶煉昇華產生之意象。自此荊浩將「創作者」的「氣」溶入氣韻中.而其最大貢獻乃是將作者之感情移入.達到「物我兼顧」的境地。宋朝黃休復之「益州名畫」:「六法之內.惟形似.氣韻二者為先。有氣韻而無形似則質勝於文.有形似而無氣韻則華而不實。」文中闡明氣韻為「本質」形似為「外表」即是說人物必先有形似後.有生動精實的造形.方得到超越表象的氣韻。最後以當代藝術大師徐悲鴻「當前中國之藝術問題」中的幾句話作結束:「神者,形像之華;韻者乃形像之變態;能精於形像,自不難求得神韻。」


另石友常論及人物的比例.就需述及清代丁皋在「寫真秘訣」中說道:「寫真之法.亦有定規.總從臉之大小。應量從髮際至地邊長短,量定下加七數為立.五數為坐三數為蹲盤膝與蹲同。」寫真名手丁皋的人身比例與西畫規律的人體比例相當符合。


參考文獻:    中國繪畫欣賞.薜永年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橫看成嶺側成峯.薜永年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國繪畫思想史.高木森著.東大圖書公司。    墨海精神.張安治著.東大圖書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