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早注意到繼堯的陶藝作品為其志野系列.作品不經意的流露出日本陶藝家加藤唐九郞味道.不須言喻即可感覺受其影響之深。繼堯運用冷色系的白色配合暖色系的紅色.及佈於噐表的自然裂痕及蛀洞.建構一種即衝突又諧調的強烈視覺感受.在白色與紅色的色彩變化中.作者不停挑戰自已的創意而加入新的元素。總能够在三者不斷交織變化中.呈現出各異其趣且不同意象的作品來。而在其志野作品中個人則欣賞其珍珠志野壼.該壺之壼面在橘色襯托下.白色不規則的垂釉如波浪般起伏躍動.流動的曲線似乎是穿越了時空之中國草書.呈現縱橫舞躍之姿.這像是經由心靈沈澱後脫壳而出的意象.而橘白不停交互碰撞也展現如書法之「凝散收放頓轉急滯緩速」之意趣。在西方印象派後期理論中.從梵谷.而塞尚至康丁斯基.有一派理論認為純粹的綫條就能表現感情.而無須借助形象。即可發射一種「精神的迴響」。我們可從古代的宗教畫探尋其源頭。但其推廣卻在近代.它顚覆了西方的古典畫須依附在形象的傳統觀念。而繼堯之珍珠志野壺面之線條即如上述它透過線條傳達託附於其上的感情。                                                                                         


繼堯此次發表之「山雲」系列.乃其長期觀察天際雲層....晴及山巔雲層變化的感受而化成作品。而山雲大甕系列由開始之雲彩.以黒矅來表現之之烏雲.白雲.山雲(叢雲).至彩雲(夕彩)到山雲(雷雲)為其不斷實驗.試焼而獲致的成果。對照其自述即可覷得其用力之深。:「高處頂峰志野釉層(與茶碗、花器等不同之長石釉)下方的黑曜釉層在燒成上所顯現出來的程度、也就是濃或薄的不同而影響了整體的氣氛。色調強烈時為深色的表現而構成了烏雲的感覺,反之則是淡淡的、溫和的白釉中漸漸透出來帶青帶點狀的一種混和質感。柔和的白雲上層覆蓋了陰暗不明的烏雲底層,「溫柔」的力量顯然要比「潑辣」要來得有效力。俯視的雲更有種說不出的快感。直徑_cm的圓形蓋物,上半部與下半部藉由白黑之對比來製造雲層之變化感。上層是以志野釉為主軸而下層則是黑曜釉,因此能產生白雲的漸層感。至於黑曜釉層之上方則由志野層所構成,因而具有水墨變化的效果。同樣以鐵為主成份的鐵釉、天目釉,乃至於作者自行研發的黑曜釉,如果提高溫度燒成使得鐵元素造成流動現象時,便能獲得更多美好的釉色與變化之美。」


而欣賞其山雲系列亦如作者自言:「此一黑曜大甕因為加入了紅色系黑曜釉之彩繪,因而在幾處地方能見其點綴所帶來的變化。在雷雨大作的同時也似乎可見夕彩隨機而出的喜悅。」觀此黒矅壺面因加入紅色志野 不規則團點線條在疏離和集結拉距的瞬間.開展出如芭蕾舞者優雅的律動.而色彩也如協奏曲般傾瀉而出.凝視作品中內蘊的東方元素.及看似不經意却又次序和諧相融的構圖.即可看到作者用功之深.而此即藝術家平時須厚植廣袤的創作力.內歛藴藏著.在中國藝術稱為「蓄養」.而此蓄養越厚實.其創造力就越豐富.只待靈感火種點燃.即轟然而著.火焰輝耀。黒格爾曾說:要起動靈感.即須先有明礭之內容.即將腦中意象攫出.並以藝術來表現內容。而此作則令人有李白「夢遊天姥山」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的感受。強而有力的線條(蚯蚓走泥)就猶如霹靂作響的雷電。這一個黑曜大甕,作者把白雲之白與烏雲之黑確實地表現出來,讓整體畫面觀來就似一條揮動的墨色水袖舞動於天際,時而沉靜舒緩.而時而狂野弩張。


從山雲陶藝作品中感受到繼堯堅持理念創作的態度.及其創作之誠懇.也可見證在如此複雜的社會中作者仍保持澄明的赤子之心.透過陶藝去表達心中那一份對美的感受.也提醒觀賞者去享受生命中的真善美。


 施繼堯網路   http://tw.myblog.yahoo.com/potteryblo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