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雅石賞析 (2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驟雨後
這山一重又一重
近若咫尺
兩山夾澗泉噴如吼
潑向耳際
水聲沾染紅色染色體
似刀入猪喉
截住淒厲咆哮
抽出瞬間噴濺
淒豓魘人血色

楓正紅
填補這放浪紅塵應有的色標
也擋住了一小撮一小撮
掙扎想竄出頭金屬顏色
落日降在山脊堎線上方
就這麼把宋朝
囚禁在抽屜書裡頭

15400538_1830867503800788_7828955298830512540_n (1).jpg

15439979_1830867560467449_4783945999737696760_n.jpg

15542312_1830867530467452_4098919025778573636_n (1).jpg

15492403_1830867573800781_8747930598693291002_n.jpg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說法-西瓜石(石高24公分)

削瘦兩肩聳起
佝僂的身
撐起那一身
鼓漲百衲服
你說
足下渡河
何曾照見
仍在旋渦裡
廻轉的自己
該怎樣跨過心頭的石頭

忽一陣風拂過
了不識是身在人間
還是春到人間
招惹春諠
遠處山寺
梵唄陣陣
八萬四千偈
竟道不得
一字
風還起
葉又落
河岸
牛正低頭悠閑喝

12734072_1714579202096286_8086589101938934814_n.jpg

12717559_1714579245429615_3342964849085428274_n.jpg

12717352_1714579218762951_3635178139733371680_n.jpg

 

12742639_1714579275429612_2972428668979917224_n.jpg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5.JPG 011.JPG 002.JPG 020.JPG 015.JPG  

彩陶石.屬景觀類崖洞景石.28公分.怯指輕撫溫潤滑順如釉.那是漫長歲月撫摩搓它養成。色橄欖綠上鋪黃點黒.淡雅悅目.石縫深裹濃染黃色線條.如一脈不死生意的苔水紋.橫臥縱放張弛與綠底交織出時間的碎片.遠觀仿如深陷一片黃綠不可測的空無.恰似俯視萬里平原的景像。這蒼苔結痂已久的長方崖形.左方下陷及凹洞.整體予人動物之意象。

攀升如梯崖上.和煦陽光斜照一層一層岩壁上.一條時間所釀造的水道.水流激濺瞿然直下崖岸.水線裏聽見一首讚頌綠色大地生命的樂曲。左下一彎曲洞窋.將視線穿過洞穴.岸旁水草相連.溪流小舟輕渡.那是寒山的光風霽月。這跨越千年底誘惑.阻絕喧囂浮躁之汙損.是作者心之造境.是消化自然後.對照自然之重現.也是個人主觀意識中的一種自然。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001.JPG 009.JPG 026.JPG 007.JPG 013.JPG 004.JPG  

 紫玉.16公分.屬形象類人物景石.質瑩亮通透.溫潤凝膩。石表時深時淺瑰麗紫色濃淡自如.上粘白色斑紋柴花包漿.紋團斑駁聚散交錯.彷如久經盤養後.顯露原有光彩.似自沈埋遺佚的歷史時光縫隙裏醘醒。人物呈閑坐狀.部頭圓潤.體態飽滿勻稱.上身前傾.雙手圈腹.肩下衣袖擺動瀉若水波.鋪現輪廓線條美感.而神情專注悠然自得之氣象.予人雍容優雅美感。

 人物貌若羅漢.全身滿布皺紋.満溢歷史美感韻味.在靜寂場景中. 身前尚有一几. 几上一圖案石.色如羊脂.質觸手平滑.石中一色紅人物向左側卧。景石賞石拼接的虛構情節.造成時空的錯置感.呈顯一種超然的心理感受.而畫面形象所產生的非邏輯性·形成了一種神秘的.也難以言喻的襌意隱喻。低眉間.天地積累煙硝嘈雜似已消濾.仿佛溯回那久遠唐風宋韻的年代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004013022018021015  

 大化石.屬景觀類平台段丘景石.石長26公分.質細緻綿密.煥發一股近乎蟬翼的玉光.色褐黃為底.墨色點渲刷染俐落.似錦地花紋.若枝條搖曳橫掛畫面.髣髴一種旋律在躊躕躑躅.讓寧靜姿態的景石.霎那生意盎然.相映成趣。石呈三層段丘景.石身幾條凸出寬紋.好似從萬壑裏傾斜奔出.硬是以曲折棱線切割和風。下方肌理凹凸層疊.若疊疊迭加或層層剝落.映照出簾幕垂垂底光影.活脫石窋景觀。

 下段廣襃平台.高低起伏錯落.似平原氾濫.江流湍急洶湧.滾逐相應.形似水漥處處。右後方平台上.浮一小丘.宛若一禽鳥歛羽趴息.予人終歸啁啾落下.喟然的氣息。通觀景石造型繁複細膩.形制富含雅韻逸趣.巧妙利用色澤形狀及空間構成.建構一個吸引人來深入的氛圍.且並非只局限在一個小空間.而是延展到無垠的宇宙空間。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012.JPG 008.JPG 026.JPG 018.JPG 022.JPG 015.JPG  

 遼寧北票火山彈.15公分.屬形像類人物景石.玉質包裹表土.若塗抹一層膏土.經時光漂離.層層迭迭斷裂又斷裂斑驳崩痕.和各種凹陷坑點滿佈.說明久歷枯燥沉寂痕跡。石以一大圓.上一小圓.圓融雙圓構成羅漢法相.羅漢臉型豐圓.因時代遠歷下五官明顯已遭弭蝕.枯裂紋下.仍隱約可辩慈目彎曲抿嘴而笑容顏.下餡露玉髓晶玉光采。人物肩腹身圓融飽滿.式度古樸.整體線條和諧勻暢.刻劃福態滿溢.歡喜祥和東方羅漢形象

 古代印度佛教認為佛超越人間.佛形不可量.彿容不可測.故只以法輪寶座象徵說法處.而腳印則象徵佛到處。及至唐代因襌宗興起.破除對佛之迷信.主張自性與佛性無二.衆生和佛生無別.之平等思維.方犤脫繁瑣定規.變身為貼近衆生.現實東方形象。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054.JPG 057.JPG 052.JPG 049.JPG  

 新竹遊羅溪石.16公分.屬景觀類.瀑布景石.粗糙肌理上.簡單幾筆匍匐山線以寧靜的韻律舒緩底在雙嶺跌宕起伏著。嶺間一條自高處以S形狀迂回翩躚而下的白色石英線條.在大地微微浮動著.流動如水晃漾微光.似珍珠般折光的溪瀑.若琉璃的足音自山壑裏傾斜泄出。石英曲練蜿蜒連綿.也似一銀蛇頭部向上向上爬升。飛瀑三迭曲韻向我走來.對照白蛇高竄遠逸景象.形成一股強烈反差.視覺衝擊力。

 景石寧靜畫面枯濕相濟.溪瀑靈動棲息在滄桑廣褒大地上.可感水聲訇訇.絲絲沁涼之氣自畵面溢出.彷彿也讓土表低低飄浮一層蒸騰霧氣.而水中映照天空.是容留萬物呼吸的無限空間.是宇宙的聲息.生命最初的記憶.也是美的艺术.在我眼前自然地聚合。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003004002001  

 

 長江石.屬圖案類景石.19公分.石呈半圓.底色褚紅.中左方一下大上小.一筆到家.黃色彈性微出弧線似書法狂草.流動舞蹈質性.轉折合度演出一尾彎曲遊動的魚。右一梨圓浮凸.若魚迓迎水中圓月倒影晃漾.而橫向波紋如流水推動.將時光輭輭搖蕩。畫面如五代.北宋.由空中鳥瞰畫面。圖紋以一種東方藝術.大小二支點.所構成的平衡.也似一個中國字。紋痕抑揚頓挫交響.把時間和動的視覺帶入畵面中.呈現一種心靈與心智凝錬的畵境。

 歌德曾說:毎一種藝術之最高要務.即在通過幻覺.塑造一個更高及更真實的假象。而賞石立意.它來自打破感官和時空.生活原型的限制.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觀察.掌握事物本質特徵以之立意。景石圖紋一如白居易「畫竹歌」:舉頭忽看不似畫,低頭静聽疑有聲。將視覺轉換成聽覺及觸感官信息。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050.JPG 046.JPG 040.JPG 054.JPG 051.JPG  

 雙色瑪瑙.屬形象類人物景石.石寛14公分.景石橘紅色調在眼中.散逸暖色油彩味道.加上深淺錯落肌理如風紋飛逝.彷若黃葉紛落.投入秋日夕陽的烈焰中。而質滑膩結實.觸摸可感含水濕滑度.石表反射光澤不浮.向內收斂.予人已經時光長河跋涉.沉澱後曖曖內含光之意象。

 佛造像以詩意的衣紋線條刻劃完整身韻靜態的美感.雙手屈膝微拱橫盤在飾有蓮花紋蓮座上.稚拙蒼老的獨特面貎.訏嘆人世幾度輪回。而線條也刻劃信衆心靈的呼應.這是對微漾在夢裏.前世塵緣未了的追緬.及期待掌控現世每一個轉瞬間無常變化底執著。歲月滄桑光陰若石.關於塑造者的記憶已消蝕.而心中愛與真.善的期望.在成與不成之間都只一瞬. 眾生無相.人世一切沉浮盡於佛眼下。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023.JPG 036.JPG 038.JPG 025.JPG 031.JPG  

 珊瑚化玉.24公分.屬景觀類.天坑景石.石色黃予人秋陽溫暖的感受。石表右方肌理朵狀圖紋緊簇聚攏.似繁花怒放.左方層曡銜接直紋若搖櫓欸乃上湧.紋理深淺錯落間.組合成一幅奇異岩壁景觀。景石呈內空圓桶豎井狀.坑口上方經歲月搿開崩塌.凹下岩壁.以舒卷自如韻律線條.為畫面帶出律動感。陡峭圈閉漏斗的岩壁內.坑壁沿若斧劈刀削.森然垂立.陷露圍成巨大容積幽深坑洞.遠眺彷佛正對着天空張大嘴巴.欲吞噬模様.建構一種神奇詭異景象。

 站在坑口往下俯觀那一落千丈的绝壁.直矗地下.深不见底.不禁令人目眩神迷。可若由坑底抬头仰望.天際頓時變成一輪圆月.可言是坐井觀天了。而近年世界各地陸續發生土壤液化.土地塌陷成天坑現象.說明地球正遭受自然的反撲.且不斷加劇惡化。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013 009 (2) 016 006  

 新疆彩玉.屬形象類小品人物對石.主石高6公分.景石人物輪廓及色彩頓挫勾趯間.調和融洽.率意却神態宛然.烘托出形象嫻婉秀美之觀音像。觀音造形.面容圓潤.神態安詳.頭梳髻.胸戴瓔珞.巾冠衣袍潔白若閤闐光潤耀人.臉龐施赭紅濕彩表現朦朧感.外圍華光.更添莊嚴静謐氛圍。穩坐於石臺上.右手結印.左手持一淨瓶.瓶口朝下.普降甘霖。副石人物跪伏.下黃逐上而白.頭部水線圈圓煥光。主副偃仰互動間.層次變化恰到好處.似聆聽回應人世無數衆生祈求默禱。意境空靈澹遠.天地如沐慈暉中。

 美的事物須具俻兩要件.一為具體生動形象.二為愉悅身心感染力。例如詩歌及舞蹈俱具生動可感之形像。而李日華言:「書法以布置意象為第一。」胡應麟曰:「唐詩之妙專求意象。」可見審美意象並非只是現實生活中自然簡單物象.乃是經情感及審美意識溶冶後之意中象。換言之.乃作者觀察自然和生活現象.昇華體悟後物象。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055.jpg 058.jpg 057.jpg 059.jpg 056.jpg  

 水沖樹化玉.24公分.屬景觀類崖景石.質滑潤凝結.色澤藍綠黃紫紅紛呈·那是屢次往返與我相違.只留下煕攘逡巡足跡.春底氣息。崖右方一小山丘.延向左方平台.它以一種俯仰的姿勢.立足迢迢遠眺.今昔復沓那一點。崖下環凹遶道緩急前趨多曲.這也得以讓光影時蘇時醒在凹凸隙縫間.玩着光隂底遊戱。對照崖下溪水在叢生水草邊遶行.崖上.白雲凝固在明暗參差小山後.静止立定.介入一幅無聲美景裡。

  一般人嚐言自然美.大都以為自然之中已有美.雖無人領會.美還是在那兒.可就美學觀點而言.是矛盾的.美即非自然.自然即未成為美。若感覺美.那已經你理想化.藝術化.已非原來的自然了。賞石原理亦同.所見已非僅只石.乃已經個人理想化後變形.成為個人創作品了。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001 (2)002 (2)003004

 

 大灣石.色褐紅.石長12公分.屬形象類人物景石。人物不作枱直置.兩腳弓張.兩手一前一後開展.側身傾斜.轉身而來.整體一氣呵就.毫無滯礙之氣.人物全身重力平衡.盡顯舒放暢達之勢。其動勢強烈.充滿氣勢磅礡的韻味.随著音樂性張力旋轉.在厚重轉折的架勢中.隱然顯現冉冉上掦動静之態.和蓄積欲出力道.呈現如封似固前動之氣象。

 景石形姿表現一種運動.一種氣運行之現象.而此現象一如嚴羽所言:「氣象」.乃是指作品的意象與規模所呈現的整體風貌。氣象無論在中國哲學或美學中.俱是指宇宙萬物之本體.也包含人之精神。張載亦認為.宇宙萬物的本體即是元氣.元氣聚·成有形之物.元氣散.則為無形之物。而虚空亦屬氣。而氣之運行同時也呈現時間及空間感。故時間及空間感.與氣有相當關連。.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027.JPG 001111.JPG 037.JPG 034.JPG  

 馬達加斯加紅瑪瑙.11公分.屬景觀類湖山景石.石以水盤貯白沙展演.景石外層豔紅若鴿血.中尖拱白如水.似液體凝結成冰。玉透明若凍.油質感由內沁出.透光下石表指甲紋如絮疏朗排列.整作紋飾.古樸素雅.更顯玉質溫潤。近觀則橘.紅交相.予人秋意正濃.瑰麗清雅之感受。

 山自右方瀑口升降環一週再至左方瀑口.渦狀線條的黛色山巒.造形雖單純.然起收間.其強勁運動力道及速度感.表現一股二度空間音樂感的豐富意象。山中環擁一迷茫湖泊及奔流下山的流瀑。全景構成一幅紅白.剛柔.動靜.虛實.開合.藏露多重對比的美景.也表現出大自然生生不息.永恆的活力。這流淌詩意的河山.活脱故鄉暮色山河.猶記北風咻咻穿繞小山丘.風箏馳騁阡陌.溪魺從腳下遊過。只如今.菅芒在溪畔迎著冷風.柔軟搖晃著.彷彿訴說 故鄉.已被棄守。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002.JPG 020.JPG 022.JPG 005.JPG

 

009.JPG  

紅瑪瑙.屬形象類人物對石.主石高16公分。質凝脂溫潤.色血紅斑斕.晶瑩剔透.呈現瑰麗且富古韻之雅致美感。主石面向前. 面頰盈腴.胸膛圓潤飽滿.身著褒衣博帶.神態怡然自得.古雅大器.彷彿身披千年風塵.被虔敬供養人間。副石在左.色紅黃.躬身.雙手抬舉.作禮拜狀.側身衣袖如水波流瀉.隨之擺動.輪廓線條.宛轉流暢.形姿靈動間.融薀虔誠真摯情感.生動而饒富感染力。

 百丈懷海云:「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子甚有超師之作。」(景德傳燈錄卷六)此乃百丈讃美黃檗希運之言.依教育精神.自是有教無類.可孔子弟子三千.成德達材者不不過七十二人.七十子中.孔子推許不過顏淵.閔子鶱等十哲.以孔子之無私善誘猶如此。究因.努力也許是原因之一.禀賦不如孔子.無法超越孔子應是主因.故見與師齊,減師半德.部份應屬實.而獨許顏淵:「吾與汝,勿如是」不也說明對超師之見的讚許。如上述.許多技藝.學問.至道失傳.若非老師留一手.秘而不傳.應是弟子才能無法負荷所致.而禪人求師非篤守一人言.乃行腳天下.廣參遍訪.轉益多師.不囿門戶之見.即道之所存.即師之所存。而儒門在漢代為博士設弟子員.成了一人家法.以致「非惟訓詁相傳,莫敢同異,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聞。」桎梏了道和術發展。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037.jpg 038.jpg 039.jpg 060.jpg 061.jpg  

 

 彩陶石.高29公分.屬景觀類.柱峰景石.底色勻淨淡綠.受沁呈黃.石表若高溫釉表.滋潤光潔.釉彩在巍峨峭立的岩壁上.自然流瀉.疏密隨視線移動不斷糅合變換著.在安靜中綻放一份恬淡而含蓄之美。柱峰峙立無邊無垠底大野.兀自拔空衝破天際.而自下而上的棱角線條直中寓曲.靜中有動.消融剛烈戾氣.顯現可人情韻。
 柱峰徜徉草木山石林間. 山頂天光雲影駐足.照看煙隨風行.有種似清唱過後音符.自單調迴音中消散的感受. 這一刻我分明聞到故鄕泥土味道.感受原野散發出清新的氣息。那侷促在時間循環記憶中的山勢.印著歲月跋涉的痕跡.不曾稍改.可遊子底心.却逐漸失衡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照片547 500.jpg 照片547 504.jpg 照片547 510.jpg 照片547 515.jpg  

 台灣花蓮金瓜石.屬人物類對石.主石長8公分.色黃中浮抹薄綠.抱膝閑坐蒲團上.若身穿黄架裟上位說法禪者.副石呈恭謹跪拜.狀似虔誠求道.色則綠中夾點點黃.顯現歷經歲月淘洗過程中.逐漸褪去本色.可還殘留著少許原來顏色.相對前者卻保留本來面目。

 六袓云:「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問凡以聖對,二道相因,生中道義。」(六袓壇經) 禪人參叩時.問至萬有色界.答之空無空界.問及空無.恐陷滯寂.故答萬有.問凡俗聖諦.答成聖成道.問成聖成佛.則訴以凡俗.泯聖位差別心.蓋其若落任一境界.沉滯不得出.皆屬陷溺.破除此執著陷溺.方能更進一層.換言之.須否定一種境界.方能進入另種境界。如臨濟大師言:「無佛處急走過,有佛處不得住」莫停留凡俗境界.也莫停滯聖者境界.此即六袓問有答無.問聖答凡真意。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照片547 529.jpg 照片547 539.jpg 照片547 537.jpg 照片547 533.jpg 照片547 497.jpg

 

照片547 495.jpg 

 

 珊瑚化玉.26.屬景觀類山形石.石以水盤佈演.質勻潤瑩澤.細膩堅實如羊脂質感.粼粼絲狀紋理綴於內。縱長三角形的山體.色疊如粉黛抹彩.溫柔投射淡雅亮黃與淡不回赧紅.及裸白的色澤.強烈襯出佇立在金色黃昏天空下的岩山。石紋肌理以柱狀相稱形式.向左右跳躍.重疊排列.有種規則重覆的律動感.節奏聲響.彷彿也隨音節彼此呼應著。而間隙參差小塊.顯現曾經崩塌潰落.時光瞬息杳蹤底痕跡。

 

 山如歲月般延綿流長.山峰畫面顯的沉穩平靜.它質樸無華底矗立在大氣籠罩下.可那晚霞則在相反的天邊傾斜.且由立足點向四方延燒開來.光在虛實間搖曳不止.染紅了往返海洋陸地.躑躅迷失於天際.翳紅似被褥底雲。山峰中央.一條水道.水流跌落撞擊山壁而涓涓落下.濺擊若天藾絲絲入扣.心遽爾狂跳.仿佛由此可傾聽心內久閉塵封.那些熟悉的無法厘清.不能溶解底記憶聲響。景石一石二賞.翻面則若一蛙蹲伏.蓄勢欲躍。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照片547 474.jpg 照片547 481.jpg 照片547 480.jpg 照片547 492.jpg 照片547 489.jpg  

  石珀高26分分.屬形象類.人物景石.色呈黃褐.石表包覆木紋肌理上.縱列隙線.似一排排毛蟲.正顛躓起瑟縮舞歩往前蠕動著。而幾條血色斑斕脂液.淌流裸露木壳外.顯現內裏瑰麗堅韌質地。人物若木刻著黄架裟掛單羅漢像.挺身雙腳立地.一手拎肩負包衭.另手隨前進姿態自然擺動。人物線條雖簡.但體態勻稱.式度敦厚古樸.神態刻劃傳神.乃一端莊靜穆造像。

 羅漢造像風化斑駁肌理.予人年湮代久.古樸祥和感受.呈現禪宗不悲不喜.一切皆空之感.而運水搬柴.無非大道的平常.合光同塵.觸目是道.至此.方見不為外境所縛風光.至此.生命何只孤朗赤裸.更見滿目青山.。崇慧..祖師西來意.即是禪的真意其以一句流傳千古禪語:萬古長空,一朝風月隨緣不變,真空妙有。將禪的不是什麼又儘是什麼直示無疑。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照片547 454.jpg 照片547 456.jpg 照片547 460.jpg 照片547 467.jpg 照片547 470.jpg  

 

 

  巴西玉髓.24公分.屬抽象類.星球景觀.遠觀似紅.近看則橘黃.凝脂的質感.觸手溫潤細膩.煥發一種曖曖靈光.神秘而溫暖。圓形輪廓對稱的結構美.有種和諧的意趣.與轆轤般運行的動.昭示著星體自轉生命的軌跡。石表具有版畫效果.吞噬混沌自然.裂紋肌理.悲壯而大氣呈現一種不安定的運動效果.卻與石體均衡又不失衝突的表現著.而斑痕宛如象形文字的隱喻.鮮明強調著節奏感.整體予觀衆最深印象是色彩.肌理.及畫面的結構美。

 那亙古不變底光.關照著無垠大地.以史詩的吟唱.傳頌對大自然的讚頌.它形式壯美.細細品來飽含哲理及內涵令人回味無窮.而畫面景象似緩緩的在冥冥空間中運行.瞬息萬變時光正延伸開展。其簡化形象讓形式賦予生命力.這永恆表現形式.意味歷史進程之悠遠及亙古.當人類一代又一代生滅的同時.歷經千百萬年的大自然卻恆久的存在.它留給人們是永不磨滅的溫暖美好印象。

 

文章標籤

璞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